■ 王亚楠
九曲黄河一路奔腾,在豫东平原打了十八弯,最后一道弯恰好位于河南兰考。由于黄河改道和泛滥,历史上的兰考饱受“三害(风沙、内涝、盐碱)”之苦。1963年,时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带领工作队在这里查风口、追风源,组织群众寻找治沙良策。2014年3月和5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兰考考察,强调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兰考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产业强不强,决定着亿万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经过多年持续奋斗,2017年的兰考全国率先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今的兰考,一片片泡桐生机盎然,一条条河流清澈见底,一座座大棚成为现代农业样板,一个个工业项目成为绿色发展新标杆,从治理“三害”到摆脱贫困,再到今日奋力迈步小康生活,幸福洋溢在兰考人民的笑脸上。
县域经济走在前
乡村要振兴,离不开整个县域的高水平发展。兰考是全国第一批“率先脱贫”的贫困县,而如今已经成为全国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近年来,兰考锚定项目支撑、发展环境、能力作风等关键方面,谋划实施“三大建设年”,在新一轮的发展大潮中躬身入局、加压奋斗。兰考客观分析发展基础和优势,提出“建设郑开兰同城的东部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走出一条豫东农区中国式现代化的特色路子;同时,兰考科学研判比较优势,确定发展定位,努力建设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在乡村振兴和县域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兰考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十字型”高铁建设,加快菏兰高铁建设,搭建起联结豫鲁的“桥梁”,申建兰考到郑州南站城际铁路;加快国际陆港建设,建设铁海联运、中欧班列的货运通道,依托陇海铁路兰考货运站融入郑州国际陆港体系;推进京东物流港建设,按照5G智能冷链物流园标准,建设冷链物流为主的智能仓运配标准一体仓;抓好高速路网建设,加快推进沿黄高速、兰原高速、兰沈高速建设,形成“七横七纵”道路交通网。
过去的兰考因为地处典型的内陆平原农区,资源禀赋不足,产业多是小型的板材、食品行业加工厂,规模产业链发展滞后。近年来,兰考坚持龙头引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思路,全力引进和培育了一批行业龙头,逐步构建起具备兰考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发展体系,为强县和富民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代家居产业谱新篇
兰考原来有很多板材加工企业,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2016年,兰考开始建设品牌家居产业园,开启了兰考家居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按照“龙头企业在城区,配套企业在乡镇”的发展思路,兰考以“强链、补链、延链”为目标,集聚索菲亚、喜临门、曲美、TATA、万华、立邦等一批行业龙头,培育打造了东坝头镇、南彰镇、闫楼乡等6个现代家居配套产业园,发展36个木材加工专业村,培育木材加工企业2100余家,带动10万多名群众在产业链上下游就业,形成“原料供给—成品制造—家居定制—市场推广”协同发展体系,被授予中国·兰考品牌家居产业基地。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
兰考是国家能源局批准的全国首个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县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装机容量达116.8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例达95%,清洁取暖普及率达9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新的阶段,兰考构建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打造农村能源革命示范县暨碳达峰试点县;建设国电投产业园和农村清洁能源创新中心,引进恒聚新能源、中天新能源装备、华耀光电光伏组件等项目;依托光大环保、格林美、中电建生物质制气、瑞华电力,构建覆盖生活垃圾、废旧五金、树杈秸秆等的收储运和循环利用一体化体系。
食品产业“绿意盎然”
脱贫攻坚以来,兰考不断探索富民特色农业之路,培育了兰考“新三宝”——蜜瓜、红薯和花生,均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按照“滩内种草、滩外养殖”思路重点培育“奶牛、肉羊+饲草”的产业体系,兰考绿色食品产业体系逐步完善起来。
在乡村发展新阶段,兰考将依托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坚持龙头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做优做强奶牛产业、禽业产业、牛羊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平台销售等农业产业化体系。
培育壮大兰考乐器产业
当年为了防风治沙,焦裕禄带领着兰考人种下了大批泡桐树,因为生长在沙土地、盐碱地,木质疏松,透音性强,共鸣度高,泡桐成为制作民族乐器的上等材料。
兰考立足“一个人,一棵树,一种精神,一个产业”,积极推进民族乐器特色产业发展,敦煌、虎丘、佳音王等知名品牌齐聚兰考,兰考荣获“中国民族乐器之乡”称号。目前,兰考共有各类民族乐器及配套企业287家,古筝古琴产量占全国行业的四成左右,从业人员1.8万余人,年产乐器70万台(把),音板及配件500万套,打响了“好乐器兰考造”品牌。
打响“兰考家居”品牌
一棵树。1963年,焦裕禄书记亲手种下了一棵泡桐,如今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兰考人亲切的称它为焦桐,在兰考人民心中,它是焦裕禄精神的象征。
一块板。80年代的兰考“家家打家具,户户有木匠”,板材加工个体户就达到了5000多户。现如今,兰考泡桐的种植数量已达到了600多万棵,以泡桐为原材料做成的音板,是制作民族乐器的首选之材。全国95%以上的民乐音板来自兰考,年产值达30多亿元。
一扇门。90年代末,兰考门窗等木产品开始批量生产并大规模出口,开启了兰考从板材加工到家居产业的大门。近年来,兰考县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和产业联盟会长“双长制”,努力打造千亿级现代家居产业集群,形成了龙头企业在经开区,配套企业在乡镇的现代家居产业大格局,培育了36个木材加工专业村,2000多家木制品加工企业, 打响了“兰考家居”品牌。
一个家。如今,兰考实现了家居从单品到定制、从全屋到整家、从家装到整装的蝶变,依托龙头企业,全方位打造集“数字展示、创意设计、生产配送、家装部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千亿级产业集群。
那么,该如何实现千亿级现代家居产业集群目标?
据了解,近年来,兰考大力开展项目裂变、产值倍增、总部迁移、企业上市4个专项行动,多家龙头家居企业实现产值倍增。推动喜临门二期、万华生态新家装等26家倍增企业新增计划投资75.87亿元。如万华禾香产值同比增长202.1%、索菲亚产值同比增长150.6%、欧派产值同比增长114.5%。
“除了有基础,有传承,有优势,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紧紧抓住未来家居发展的风口期,对重点企业实现裂变倍增,对头部企业实现精准招商。”开封市委常委、兰考县委书记陈维忠表示,要坚持不懈做3年,加快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
经开区成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对外开放的排头兵、招商引资的主阵地,也是县域经济“成高原”的重要平台和有效载体。兰考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前身是兰考县产业集聚区,成立于2009年10月,2020年12月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选址位于开封市兰考县县城南部,北临陇海铁路、南邻连霍高速,规划面积23.55平方公里。
作为兰考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阵地、郑开兰同城化发展的东部桥头堡、科技创新的引领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区和改革开放的示范区,兰考经开区以县域治理“三起来”为根本遵循,以创建国家级经开区为核心目标,努力培育形成了配套完善的现代家居、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生物医药产业链群并做大做强。
走进兰考经开区万华禾香板业(兰考)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只见小麦秸秆混着树枝木屑,通过工业管道,经过刨花干燥、分选、拌胶、热压、砂光等多道工艺,变成一块块板材,整个生产过程实现全程自动化。
“我们生产的木板以农作物秸秆、果木及其他农林三剩物为主要原材料,施加完全不含甲醛的聚氨酯粘合剂制成人造板材,它取代了传统的三合板,非常环保,供不应求。”万华禾香板业公司总经理吴刚站在一排标注有“无醛添加”的生态板材前自豪地说,公司年消耗农林“三剩物”40多万吨,带动周边农民1500多人加入到农林三剩物的收集和储运体系中来,并解决了多年的秸秆禁烧管控难题,有力支持兰考做好“三农”和乡村振兴工作。
吴刚介绍,公司引进德国迪芬巴赫年产25万立方米无醛添加可饰面定向刨花板及年产800万平方米贴面板生产线各一条,生产的禾香板广泛用于民用家具、办公家具等,秸秆板制造技术被列入国家重点科技发展计划——“863计划”,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得环境标志产品认证证书。
今年2月,兰考县政府、兰考经开区和万华禾香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投资协议》。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计划在兰考经开区用地150亩,分两期实施。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兰考在智能家居集成服务、定制家居整体解决方案供给领域的产业布局,并辐射带动兰考经开区现代家居产业链条延伸、能级提升,为推进兰考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预计到2025年,兰考经开区的产业链完整度将达到70%以上,基本形成主导产业生态体系。到2030年,实现产业规模和质量双提升,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叫响‘品牌家具看兰考、有家的地方就有兰考家具’。”兰考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趁义表示。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兰考经开区滚动实施“三个一批”项目59个总投资455.9亿元。2022年共入驻“四上”企业14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9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9.6%;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3%;全年税收同比增长36.45%。兰考经开区总体综合经济实力已位居河南省前列,相继获评全国“十四五”期间县城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国家级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中国十大木业园区、河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园区水效领跑者等荣誉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兰考经开区依托国电投新能源产业园,以风、光、储、电、氢能等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生产为主攻方向,集聚亦磊科技、中天科技、华耀科技等企业为主导,梯次构建新兴产业链条,打造500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在工业园区、大型生产企业建设新能源电站、微电网、增量配电网,因地制宜开展新能源电力专线供电;推动绿色电力直接供应,建设一批绿色直供电示范工厂和示范园区;园区企业使用绿电生产的产品的绿电认证工作,依托兰考国际陆港与连云港形成铁海联运,服务欧美海外市场出口产品,提升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
此外,2023年,兰考县政府与河南省科学院、郑州中原科技城建设河南省科学院—郑州中原科技城(兰考)科创园,引入启迪科技服务集团运营科创园,通过创新运营模式,持续向兰考注入科技创新要素、引进科技人才和培育科创企业,逐步将兰考打造成郑开科创走廊重要的创新节点。2023年,兰考经开区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44家,高新技术企业38家,专精特新企业20家,智能车间8家,绿色工厂5家,头雁企业2家,瞪羚企业2家,争创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兰考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以最优的营商环境、最低的生产成本,打造兰考的比较优势。立足新发展阶段,兰考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县域治理“三起来”重要指示要求,守正创新、拼搏赶考,努力在县域经济“成高原”上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