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1日
首页
第06版:消费·流通

新时代 新汽车 新服务

汽车流通行业向“新”出发

□ 本报记者 王旭光


“新时代、新汽车、新服务”,日前,备受行业期待的全球汽车流通业之约——2023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年会暨博览会如期而至。凭借着增长韧性、科技创新以及兼收并蓄的开放心态,中国再次成为全球汽车流通行业目光交汇之处。


重构渠道模式

引领行业发展

“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今年汽车市场跌宕起伏、艰难回升,不过在中央和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汽车消费的举措下,中国汽车市场再次彰显出强大韧性、活力和潜力。”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沈进军在2023中国汽车流通行业发展论坛致辞中指出,但与此同时,史上最“卷”价格战愈演愈烈,给市场、厂商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冲击,对此协会明确发声,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供求严重失衡是价格战背后的根本原因,同时协会呼吁,身处新时代,当以科技和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并尽快扭转市场供需失衡的现状,重构经销商与生产企业命运共同体关系。

具体来看,主机厂要改变生产方式,把握生产节奏,按照“以销定产”的模式去排产和推出适销对路的产品,并制定厂商共赢的商务政策;经销商应主动拥抱变化,通过“强体健身”积极应对挑战;双方携手探索和建设以供需平衡、畅通高效、服务多元为显著特征的汽车流通发展新模式。

今年,商务部在汽车流通领域开展“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等系列活动,推动二手车诸多利好政策落地实施,多措并举拉动汽车消费复苏回暖,助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商务部消费促进司相关负责人出席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13个国家及地区的汽车流通行业协会代表共襄盛举,也为中国汽车流通人提供了倾听世界的窗口。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助理宋涛表示,纵观全球汽车业,渠道模式的变化对所有经销商的短期经营和长期发展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当前,经销商需要和厂家明确客户的归属,以及数据的使用两大核心问题。

对于2024年汽车市场发展趋势,国家信息中心正高级经济师徐长明认为,明年车市将呈现平稳向上发展态势,内需量将实现连续第四年正增长,增长动力将转变为需求侧与供给侧双动力。经济政策将倾向于促进消费、扩大投资、托底地产、提振民营。同时,建议经销商积极转型,拥抱新能源汽车,建立自己的品牌,向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便于价值链拓展和开展集约化售后。


倾听行业之声

探索发展潜能

与现场观众的互动是本次论坛的亮点所在。明年车市相比今年会呈现怎样的走势?现场投票显示,选择增长的达到63.6%;选择持平的为23.1%;选择下降的为13.3%,显然行业对明年市场走势报以乐观态度。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贺武预测,新能源汽车将有利于道路交通碳达峰在2025年前实现,而到2035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超50%,传统乘用车全面实现“混动化”。面对这一结构性变化,经销商应考虑如何增加车辆与4S店的粘性,高度关注车载电池移动式储能功能,提供储充检在线升级保姆式服务,探索汽车流通行业潜在业态。

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乘用车中新能源占比已经超过30%。未来5到10年,新能源车与燃油车会形成什么关系?现场投票显示,选择替代关系的有34.5%,选择竞争关系的达到65.5%。

极氪智能科技副总裁林金文谈到,今年燃油车销量约在1400多万辆的水平,但与去年相比下降了100万辆左右,因此以销售燃油车为主的经销商经营压力不断增大,保有客户基盘持续萎缩,4S店售后服务盈利空间不断压缩,即便是头部豪华品牌经销商,新车销售与衍生业务仍然难以维系。显然,新能源一定是经销商最好的投资方向,尤其是20万元以上的高端市场最具成长性与投资价值。

那么,未来的汽车营销模式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现场投票显示,选择以品牌授权为主的占3.4%;选择以厂家直营、代理模式为主为7.8%;选择授权经营、厂家直营、代理模式多元化的则达到了88.9%。

快手汽车业务负责人王秋凤认为,为顺应汽车四化,汽车流通亟需进行新基建建设,要求经销商更加重视门店装修、短视频运营、直播运营、私域运维、本地投流、新媒体管理等能力的培养。



Copyright © 2011 国际商报数字报刊平台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三区14号 邮编:100078 电话:010-58360287 传真:010-5836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