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孟 妮
作为特色服务出口基地,语言服务出口基地的建设旨在促进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扩大语言服务出口规模,提升国家语言服务能力。
2022年3月,商务部、教育部等共同认定的首批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包括国际传播科技文化园、中国(合肥)声谷、北京语言大学、华侨大学等14家单位。
一年多来,首批14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情况如何?未来,推动国家语言服务高质量发展应如何着力?
11月15日,“协同发力共话语言服务未来”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工作推进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商务部、教育部、中国外文局、语言服务出口基地、中国翻译协会、中国服务贸易协会、语言服务领域的专家及行业企业代表等百余位嘉宾,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建设是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商务部服贸司副司长张国胜表示,商务部聚焦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政策支持、搭建交流平台,为语言服务产业和贸易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各基地脚踏实地,积极开拓创新,推动各项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持续优化政策供给、持续加强基地建设、持续做好夯基垒台工作,推动语言服务产业向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建设语言服务出口基地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举措。”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刘大为表示,首批语言服务出口基地的设立和建设,聚焦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职责使命,着眼服务文化强国建设大局,意义重大而深远。14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成立以来,主动把握机遇,发挥优势,深耕语言服务技术,推进数字化赋能,开发语言服务新业态,创新服务场景,依托重大活动平台,融合多语种服务,积极开展战略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刘大为谈道,作为语言服务出口基地的共同指导部门和对外文化贸易工作联系机制的成员单位,中国外文局将继续支持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当好语言服务出口基地联席机制召集人,大力支持各基地实现特色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共同为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作出不懈努力。
谈及语言服务的重要性,教育部语用司二级巡视员孟庆瑜表示,语言服务是中外文化科技经贸合作的桥梁,是参与全球治理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世界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纽带。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渠道。教育部语用司致力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语言文化,语言服务也是题中之义。首批语言服务出口基地的建设为语言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教育部将继续指导推动高校类语言服务出口基地为语言学科建设、语言人才培养等作出重要贡献。”孟庆瑜说。
语言服务出口基地联席机制召集人,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谢刚表示,发挥基地聚合优势,实现语言互联互通,引领带动语言服务产业和贸易发展,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高效专业的语言服务支撑,是语言服务出口基地的题中之义,也是首批14家基地的共通特点和一致愿景。国际传播科技文化园致力于聚合语言服务行业产业、创新语言服务场景。未来,基地将抓住时机,用好政策红利,努力以打造国际传播新高地为突出定位,推动国家语言服务贸易发展,打造文化生态新格局。
作为当天推进会的重头戏之一,语言服务网正式启动上线。据悉,为推动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为各基地提供集中展示、对接交流的信息平台,在商务部、中宣部、教育部的支持下,中国外文局牵头建设了语言服务网。
当天下午,与会的14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代表实地调研了国际传播科技文化园国家语言服务出口基地及部分入驻企业,了解其在语言服务和国际传播方面产业聚集、价值创造及创新发展的特点。之后还举办了语言服务出口基地政策调研会,围绕基地政策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
据悉,本次推进会由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公司承办,搭建了基地认定部门指导、语言服务行业协会参与、语言服务出口基地交流的新平台,为政府、业界、学界分享经验、凝聚共识、加强联动、深化协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促进语言服务产业发展、扩大语言服务出口规模、提升国家语言服务能力、全面推进语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