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箴
位于上海地理版图中心的闵行区不仅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拥有“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这一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在近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闵行区委书记陈宇剑表示,闵行区要把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源、关键增长极、首位主战场,充分发挥“一南一北”两大战略支点和创新开放两大战略对闵行整体发展的牵引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四大功能”承载力,努力打造创新开放发展的新高地。
陈宇剑指出,闵行区作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一核”和“南向拓展带”的主力军、主战场、主引擎,正全力推动48平方公里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的建设发展,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据介绍,加快制度型开放,放宽外资准入、设立自由贸易账户、外籍人才永久居留等16项国家政策和10项市级专项政策已在闵行落地应用。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虹桥国际商务人才港、虹桥国际中央法务区分别集聚了贸易、人才、法律等龙头企业和服务机构600余家、155家、52家。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形成“1+10+X”多元医疗健康发展布局,5家高能级医院建成运营。
此外,闵行区在强化总部经济功能,构建特色产业生态方面不断发力。润阳股份、天合光能、阳光电源、晶科能源等一批新能源龙头企业在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落地,信达生物、山东威高、云南白药、正大天晴等600余家生物医药企业加速集聚,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闵行部分已累计落地总部型企业240余家。截至目前,闵行区已经汇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5家、外资研发中心87家,已累计上市企业51家。
陈宇剑表示,下一步,闵行区将聚力推动北部地区核心功能强化,促进高水平开放迈上新高度。要积极推进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升级版政策落地;聚焦生物医药、新能源、数字经济、高端专业服务业等重点产业,建设更高水平的国际化中央商务区;发挥对内对外开放两个扇面的枢纽作用,打造国际企业进入中国的“会客厅”、中国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的“登机口”,努力成为上海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中的“虹桥支点”;加快虹桥前湾中心、虹桥未来中心和虹桥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重点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打造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未来之城。
今年2月,上海市政府发布了《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方案》,将“大零号湾”作为上海东南西北四个科创承载区之一,确立了“大零号湾”在上海科创版图中的定位。
根据《建设方案》要求,至2025年,“大零号湾”基本建成,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家以上,区域产值规模达千亿元级。陈宇剑介绍,今年以来,闵行区已充分联合整合区域内2所985高校,10多家航天、航空、船舶领域的科研院所,440余家各级研发机构,千余名海外高层次人才等资源优势,推动“大零号湾”科技创新功能布局落地。截至目前,“大零号湾”地区已集聚“硬科技”企业3000余家。此外,闵行区联动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临港浦江科技城、莘庄工业区等闵行重点产业园区,承接“大零号湾”创新策源成果溢出效果突出。数据显示,闵行区已累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386家、专精特新企业1213家。
接下来,闵行区将聚力推动南部地区校区、园区、城区三区联动发展,聚焦重点领域,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加快高质量孵化器、大学科技园、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构建全链条孵化培育体系;设立“大零号湾”创投基金,建设“大零号湾”金融港,构建全过程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体系;加快“大零号湾”科创成果转化中心、“大零号湾”国际智能医疗创新中心、宁德时代未来能源研究院等项目建设,以高质量创新积蓄新动能,持续推动区域创新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