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2月06日
首页
第06版:区域商情

“三个第一”

安徽滁州打造制造强市

□ 本报记者 许 霞

经济运行连续四个季度全省第一,营商环境连续三个季度全省第一、年度总评全省第一,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居全省前列……在2022年安徽省“赛马”评议中,滁州市奋力拿下“满堂红”。

成绩的获得,源于滁州市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以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为抓手,大力开展“双招双引”,聚力实施制造业提质扩量增效“6123”倍增行动计划。2022年,滁州市坚持双招双引,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快产业向高端化迈进;坚持数字赋能,提升企业智能化水平;坚持绿色发展,壮大绿色化产业新业态,推动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成绩斐然。

滁州市始终把“双招双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虎口夺食”拼抢项目,千方百计引育人才,筑牢产业支撑,壮大产业规模。2022年,滁州市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478个、新开工480个、新竣工310个、新投产320个;新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82个,院士、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22名、大学生1.6万名;新培育省级以上领军人才数居全省第二,获评全国“最佳引才城市”。

这也为滁州市产业高水平集聚奠定了基础。目前,滁州市已经形成了多个千亿产业。2022年,滁州光伏产业产值实现翻番、突破8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在安徽省率先实现百亿产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上市企业县域全覆盖。

同时,在大力培育下,滁州市“专精特新”企业也不断涌现,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655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0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5家,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位。滁州市通过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企业创新成果不断涌现:2022年有19家企业成功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各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376个;2022年开发新产品266个,其中省级新产品27个,项目数和资金总量均居安徽省前列。

在数字赋能与绿色发展方面,滁州同样身手不凡。工业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让康佳电子、全柴动力等企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康佳智能家电区域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己初步建立,具备IOT平台、大数据工具、模型库等功能;全柴集团获批省工业互联网场景,利拓智能获批“智能+应用场景”优秀解决方案,全椒海螺水泥获批2022年安徽省5G+工业互联网十大创新应用。此外,明光市获全省“亩均论英雄”改革督查激励,滁州高新区获批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立讯精密、天康集团等7家企业获批安徽省绿色工厂。

荣光始于实干,唯有奋进不休。2023年,滁州市将认真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围绕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对滁州提出的“走在前列、争创一流”和“为全省做贡献”的要求,按照省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深入实施二产“提质扩量增效”行动计划,加快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打造制造强市,重点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坚定不移聚力招大引强,二是坚定不移推动“三化”突破,三是坚定不移优化营商环境。

为实现目标任务,滁州市持续深化“一改两为”,坚持省内对标先进、省外对标一流,深入开展“双对标”行动,“再造流程”优化政务环境、“高效配置”优化要素环境、“惠企纾困”优化政策环境,建立健全“领导主动约访、部门联动会诊、明确责任处理、定期开展回访”的常态化“遍访企业、助企纾困”工作机制,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亭满意”营商环境。



Copyright © 2011 国际商报数字报刊平台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方庄芳星园三区14号 邮编:100078 电话:010-58360287 传真:010-5836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