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

03

深化自贸谈判推动共建自由贸易区 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经贸合作有望提质 2023年09月26日

  

□ 本报记者 何诗霏

 

9月24日,广东工业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新兴经济体蓝皮书:金砖国家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23)》。报告指出,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共建自贸区意义重大。

首先,共建自贸区可以提高欧亚经济联盟地区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信心和支持,助力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地处欧亚大陆交汇处,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区域,自从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得到欧亚地区乃至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组织的积极支持和响应,截至2023年1月6日,中国已经同151个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也没能阻止“一带一路”倡议在沿线地区的稳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共建各方之间贸易关系的强大韧性由此可见。“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包括欧亚经济联盟各国在内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本着这种互利共赢的原则,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而,共同建立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自由贸易区,共同创造宽松、便利、高效的政策环境,让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自由流动,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合作持续走向深层化和一体化的信号和示范,使“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走向实处,提高地区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信心、推动各国参与以“一带一路”倡议为主的多边合作、搁置矛盾和纠纷、在经贸领域开展区域一体化的互利共赢。

其次,共建自由贸易区可以提高贸易便利度,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而促进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都是重要的经济体,中国和五个联盟成员国都是发展阶段相近的发展中国家,但贸易结构差异较大,互补性较强,同时,因为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贸易规模较小、贸易结构类似,导致其很难对国内的产业结构进行较大的调整,通过与中国开展互补性贸易,发挥各国禀赋优势,才能实现经济和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若能进一步实现共建自由贸易区,则可以转变双边经贸合作为多边经贸合作,更高效地实现优势互补。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互补的贸易结构,不断催生出更多的贸易需求:两大经济体的双边贸易总额增加迅速,2019-2022年三年间双边贸易总额增长了71.02个百分点,同期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仅增长了52.02个百分点,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双边贸易总额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增长速度。因此,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双方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共建自由贸易区,降低关税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度,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同时加强多边经贸合作,促进中国和欧亚经济联盟各国的资源实现优化配置,提升经济发展效益,促进各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贡献力量。

最后,共建自由贸易区可以提高地区国家的经贸合作和对外开放程度,为各国参与推动全球化增添信心。近年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趋势加剧,阻碍了资本、劳务、技术等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不利于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提升,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球贸易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如果能通过共同建设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共同创造经济增长点,将可以为各国参与全球化增添信心,同时也可以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