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报

04

建设宣城陆港 打造物流中心 带动产业集聚 2022年10月17日


■ 史爱清


“呜……”伴随着汽笛的长鸣声,海铁联运81929次列车缓缓驶出安徽宣城巷口桥站,奔向国际大港宁波舟山港,标志着宣城海铁联运班列在运行6个月后,正式列入中国铁路运输图。

作为长三角地理中心、一体化发展的前沿阵地,安徽省宣城市奋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区现代化城市,建设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为融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强势赋能。紧扣“一体化”“高质量”两大关键词,宣城抢抓机遇,构筑大通道,打造新平台,内引外联、持续发力,建设宣城国际陆港,打造物流中心,带动产业集聚,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呼之欲出。


双向互济畅通道 陆海联动破局“出海难”

不沿大江、不靠大海,“出海难”“出海贵”是多年来困扰宣城企业的难题。

在今年7月6日宣城—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华晟号”首发班列仪式上,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华感激地说:“宣城市委市政府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切实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量身定制‘海铁联运’模式,实现铁路到港口无缝对接,有效解决货运‘最后一公里’问题,大幅提高了运输时效性,节省了物流成本,促进了企业降本增效。”

为有效解决国际物流运输不畅问题,宣城高起点谋划、高规格推动、高效率推进,于去年5月与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开展深度合作,于今年3月22日先行开通宣城—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共同打造宁波舟山港宣城国际陆港,构建陆海内外联动、东中部双向互济发展新格局。

据宣城市商务局负责人介绍,通过海铁联运固定班列,宣城—宁波舟山港铁路运行时间压缩到目前的11个小时,企业国内段的运输成本下降33%以上,截至今年10月10日,累计运行完成近万标箱,服务市内外共121家企业,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500余万元。

“安全、稳定、高效的‘海铁联运’班列开通运行,为宣城市外贸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徐晓华透露,今年,安徽华晟计划完成出货超1GW,实现销售金额超20亿元,其中国际销售占比超7成。

大力发展海铁联运,把“出海口”搬到“家门口”;持续深化水水联运,把水阳江“古水道”变成“新航道”;积极拓宽公水联运,把“安吉港”用作“上海港”……宣城市加速形成多式联运体系,有效破解有区位优势无综合交通优势的困境。


多管齐下铸平台 促“2+8”特色产业腾飞

中鼎集团年营收达159亿元;保隆生产的气门嘴全球细分市场排名第一、汽车尾饰管全球排名第一;安徽华晟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和组件产品出货到全球20多个国家……宣城市着力打造的“2+8”特色产业体系——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两大核心产业,以及电子信息、节能环保装备、新材料、精细化工等八大优势产业,正释放出磅礴的发展动力。

产业提质扩量增效,对高水平物流运输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宣城深化港地合作,推动港产联动,打造物流中心,支撑产业高水平集聚。宣城市商务局负责人透露,宁波舟山港集团在宣投资提速,今年9月全面启动宣城国际陆港一期建设,带动东南物流、铃与物流等来宣开展业务,力促宣城内陆港成为具有“始发港”“目的港”功能的港口,实现“港务、关务、船务”功能前移,为企业提供“门到港”一站式服务。

随着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安徽)自贸试验区宣城联动创新区成功获批,宣城市积极申报宣城综保区,携手宁波舟山港“硬核”力量,探索在跨境电商、共享海外仓等新业态新模式方面加深合作。

同时,依托现有铁路物流基地、国际陆港等平台载体,宣城市谋划打造集物流仓储、提还箱、拼箱等功能于一体的物流中心,与宣城综保区项目、宣州港协同联动,建立立体物流运输体系,打造国际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区域性综合物流枢纽,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助力产业发展。

“物流通道更加多元,物流成本持续降低,产业集聚与转型升级加速,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宣城市商务局负责人表示,今年1至8月,宣城市实现进出口22.9亿美元,同比增长29.6%,高于安徽省平均增幅15个百分点,总量、增幅分列安徽省第6位和第4位。